青年嶺步道 燕子崖與蝙蝠洞
這次小小鳥的腳步飛到了嘉義梅山鄉的「瑞里風景區」
探尋在地球演化過程中,岩壁經千年風化而形成的地質遺跡峭壁景觀「燕子崖」與「蝙蝠洞」
燕子崖與蝙蝠洞位於瑞里風景區的青年嶺步道裡
青年嶺步道,昔日先民由山下走出到瑞里的一條古道
由於需披荊斬棘步道艱險又身負重物,需青年人方能完成
後經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整修步道
為紀念這段歷史命名為青年嶺步道
青年嶺步道怎麼去⋯
自行開車:
1.南二高下竹崎交流道經嘉166縣道78.7K近瑞里國小旁,來回坡度陡峭
2.下竹崎交流道經嘉166縣道72.2K靠近圓潭自然生態公園
3.背包客自由行可搭火車在嘉義火車站下車租摩托車前往
經嘉義-竹崎-嘉122縣道,車程約1小時
或在阿里山坐小火車在(交立坪)站下車
都可順遊圓潭自然生態園區
圓潭自然生態園區也是瑞里風景區內很漂亮的景點之一
距離青年嶺步道只3、4分鐘車程
適合只單純欣賞這峭壁絕景的遊客,可先在圓潭遊客中心上洗手間
步道來回近2小時是未設有厠所
一路下坡的步道輕鬆好走,記得喔,是原路去原路回
去程下坡,回程嘛...知道吧,所以是先甘後苦~
欣賞美景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森林步道內常見的到警告注意標示牌
更重要的是,維護山林景觀只留下足跡不留下垃圾
走在一路上林蔭的步道裡,清風徐徐吹,蟬聲唧唧鳴
伴隨著潺潺溪水聲,美麗森林的元素,走起來好不愜意!
清脆悅耳淙淙溪水聲,怎麼就只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遲遲沒見到溪流,藏身在哪?
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木棧圍欄轉彎處,隱身於蓊鬱林木下的一角落,終現身影
涓涓細水水長流,迫不急待地趕快趨前拍下她曼妙的身影
看到了溪流,一條橫跨生毛樹溪的吊橋近在眼前
取名(情人橋)是因為寬度適合兩人通行
站在橋旁觀景台上已可遠眺對面燕子崖壯麗的美景
當然~拍 拍 拍..深怕漏掉了哪個角度
還有一道自崖頂懸天而下的瀑布,前陣子下過大雨水量算是不小
站在情人橋上更好拍,岩壁奇景就在過橋後的另一頭
既可拍的到溪底風光,壯麗的燕子崖及水簾瀑布皆映入眼簾
立於橋上眺望溪底兩旁的青山、峭壁溪谷美景,愜意萬分!
也為這自然奇景美麗的篇章奏出了另一樂章
燕子崖上,眼觀飛瀑奔騰,耳聽燕子呢喃
情人橋上的燕子崖,我只見到了因受千年風化
而生成了如千層派般一條條橫向紋路的岩壁
有著歷史的軌跡
大珠小珠落玉盤,如珍珠般的水珠簾幕
不見奔騰之姿只見她緩緩落下
旅人們喜看聲勢浩蕩的水瀑嗎?
與此幕相較下,芬芬更愛這副水珠子簾幕
除了崖上鬼斧神工的自然奇景,崖底亦不遑多讓
上半部受地質風化形成水平紋路
下半部岩壁內凹兩公尺高,步道沿此闢建
遊客也才能循此步道續觀千年遺跡「蝙蝠洞」
景觀步道串連起「燕子崖」與「蝙蝠洞」
為這歷史性的地質遺跡留下了見證
只能讚嘆多巧妙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
如天幕般的水珠簾瀑布似花灑般灑下
崖底風光更加旖旎
除得見花灑般瀑布,此處也能遠望隱身於青巒翠谷間情人橋的妖嬌身影
站在橋上居高臨下也正是觀察溪鳥棲息的絕佳場所
溪鳥,妳看到我們這一群不速之客的到訪了嗎?
我雖不是專業賞鳥人,卻也想拉近螢幕看看你們
拉近再拉近~~還是看不到^_^
看不到溪鳥,就續行往前「蝙蝠洞」
續行拐個彎就到蝙蝠洞,是燕子崖的延伸
同樣也是地球演化過程中地質變化的遺跡
由於峭壁景觀特殊,高約百餘公尺
有著數以千計的蜂窩狀大小石洞
故此地又有「台灣敦煌石窟」之美譽
試著把手伸進石洞裡,看有沒有蝙蝠出來咬我的手指頭,呵...
當然,有蝙蝠是過去式了。就像我對蝙蝠的記憶也得時間定格
停留在40年前~~
家就住在蝙蝠洞旁,小孩時的興趣之一就是黃昏時看成群的蝙蝠飛出洞
天空黑鴉鴉的一片,有時探頭進洞,看倒掛的蝙蝠烏溜溜的眼睛像是精靈般
照理說小孩子會怕,可是當時並不會,應該是已經像是鄰居般的有親切感
所以唄,似乎對這特別有感,與其多拍了幾張
最後也不免一起與此地共同合照,證明到此一遊
此人正是帶著我離開蝙蝠故鄉從北到南
蝙蝠的記憶就只能永遠留存在腦海裡的一處小角落了❤️
我說了,下山容易上山有點難
來時,邊走邊拍花了50分鐘,該慢慢回程了
不拍照了,肯定也要花更多時間
回程到達入口處也是花了50分鐘
又再一次的完成另一歷史軌跡懷舊之旅⋯⋯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