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關西鎮]樟之細路-「渡南古道」、羅屋書院&東安古橋之文 ⬆️渡南古道位於新竹縣關西鎮鳳山溪南側的山腰上,入口在上游的「渡船頭橋」,終點至下游的「南山大橋」,故取名為「渡南古道」

昔日未建造這二條大橋時,這條古道是上南片羅氏居民進出關西的主要道路,飛鳳古道的支線,樟之細路的一小段,承載百年來的歷史回憶。

➡️路線可順道參觀百年古厝羅屋書院,建築精美的客家三合院及百年歷史的東安古橋 

     

⬆️走這條短程步道車停渡船頭橋附近,由渡船頭橋上起走 

  ⬆️橋下的鳳山溪水,看似濁濁,水中倒影又很透亮,呈現濃郁質樸的鄉村風情 

     

⬆️循著GPS走在民屋巷弄間,依著往羅屋書院的指標前行

產業道路旁種植柿子果樹,正值結果期

在紅磚瓦房後面小山路正式走入原始古道

因為公路的開發,這條古道塵封了80年,原已崩塌無法行走,2018年由新竹關西鎮鄉土文化協會與千里步道協會共同合作以手作步道工法修復而成 

               

⬆️長約600公尺的古道保留自然原貌,

走在一條穿越時空的隧道,在地人來走一定相當有感

原始林木的鬱鬱蔥蔥隨著地勢緩爬升,有一大片佈滿大大小小的卵石路,山野開闊,有謂之茄冬窩山溝 

 

 ⬆️沿線上立有幾座故事陶柱,掃描柱上QR code可聆聽在地故事 

       

⬆️有南山福德寺指示牌,經廢棄的紅磚屋(現在應該是做工寮使用),牆角有渡南古道木牌,特別提醒會經過私人住宅避免喧嘩 

 

⬆️過平坦的產業道路,換成種柚子果樹也已結果

10分鐘抵步道的這一頭-南山大橋 

     

⬆️南山大橋上對視前方一畝畝剛插秧的稻田,深淺不同的「綠」,

沒有綠油油,看到的是生機勃勃,又是另一大豐收的開始 

         

⬆️參觀離古道近在咫尺的羅屋書院

羅屋書院為百年的三合院古厝,曾經是新竹關西羅氏家族內的私塾, 

 

⬆️正身門額上有著大大的「豫章堂」字樣,就是做為供人讀書的場所而興建,現在扮演著文史教育功能,建築樣式不同於一般的古厝或宗祠 

▶️羅屋書院內部已改裝成民宿及背包客棧

來去客庄住一晚,搭配書院工作室規劃的一日或半日輕旅行

事先預約-搜尋羅屋書院

   

⬆️書院前綠樹蓊鬱,植有樹蘭,又稱米仔蘭

米仔蘭的花總是不被人當做花朵,就像一個個的小果子一樣,花語:有愛,就會開花。

愛,教育的出發點 

   

⬆️續接往渡船頭的路徑

路旁茄苳老樹,為新竹縣政府列管珍貴老樹編號16號,樹齡約205年

昔日的村民在茄苳老樹上搭起瞭望台,像一個隘口,阻止外人入侵很好的防禦點

樹與人的感情延續至今,老樹是居民的守護神,庇佑守護這片土地 

       

    ⬆️這條短程風景優的路線,內行人才知,感謝分享GPS的山友🙏

因為這一段我們要走上長536公尺的關西堤防..

唯美橫亙在山與水間的迎賓大道

入口的參天大樹-迎賓樹,垂墜的枝條

風吹輕搖擺,跳起迎賓舞 

     

⬆️樹下的白色觀景框是拍照熱點 

       

⬆️田中央的「南山金城武樹」依伴在小而巧的迷你屋旁,

很藝術的景觀設計,手巧的您.. 可以很具美感的將其入鏡 

 

⬆️岸上能遠眺馬武連峰-關西八景之一 

       

⬆️隄岸兩旁,一畔田園景色,仙草、果樹及稻田, 

   

⬆️另一畔鳳山溪潺潺水流

風光旖旎共構一幅田野山青水秀之畫卷 

 

⬆️隄防盡頭就是渡船頭橋,接回停車處

關西堤防-渡船頭橋與南山大橋的溝通橋樑 

 

⬆️時間充裕的山友可以連接走往東安古橋,距離只1.6公里

芬芬倆趕著下高雄沒有連走,開車前往 

        

⬆️ 橫跨牛欄河上的東安橋為五孔石砌拱橋,造型兼具結構與美學,興建於1933年,橋構共有兩座橋台、四座橋墩及五個橋孔。 

   

⬆️原來只古橋一座,後來因交通量增加,增建新橋一座,而成為兩橋並行之現貌。   

       

⬆️也於牛欄河兩岸僻建親水公園,加上造型優美的東安古橋,深具地方與時代特色

經由關西鎮公所多年的改善與維護,在北台灣已成為值得稱道的水岸景觀。 ……e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芬芬的夢幻天空 的頭像
    芬芬的夢幻天空

    芬芬的夢幻天空 芬芬

    芬芬的夢幻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