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山嶺水利古道之東西口縱走

➡️烏山嶺水利古道,日治期水利工程師八田與一為興建烏山頭水庫,越域自烏山嶺開鑿引水隧道引曾文溪水,

曾文溪進水口稱之東口;另一端的東山區出水口引水至烏山頭水庫謂之西口。

此古道為八田與一往返探勘的路線,60年代也曾是熱門的健行路線,已荒煙蔓草幾十年

➡️新路線由農委會林務局與農田水利署修復步道於110年底完工,步道修建完備嘉惠登山客。

➡️這條路線西口至東口,單程4.2公里採來回縱走的,

去程山徑是下坡,回程就是上坡,陡上陡下路徑堪比中級山,有點難度,亦可二地接駁輕鬆許多

➡️步道路線地景不單調,平坦水泥產業道路、泥石路、木棧道階梯、泥岩大石壁及四座三角吊橋,

很值得來趟「重返消失的烏山嶺水利古道」緬懷歷史之旅

#總花4小時25分(含拍照不含30分大休) 

   

⬆️走這條路線導航-烏山嶺水利古道(西口),登山入口在175鄉道23 K路標對面,車停附近道路草坪 

       

⬆️一開始先走1.4公里的水泥產業道路,微陡稍喘,拍拍產道上的花草植物不致於單調,

種植龍眼樹,夏天剛過,過了大採收期,不然可以聞到烘龍眼乾的香味,樹上及地上都留有痕跡 

     

⬆️工寮林立勢必也剛結束「焙灶」的任務,芬芬也好奇拍了焙灶的設計,第一次在爬山時看到

▶️焙灶:注釋.1 

       

⬆️慢慢爬升有幾個展望點有不錯的視野,前段路接續的寬闊処能俯看到西口水域,有個美名「西口小瑞士」

▶️西口小瑞士:注釋.2 

     

⬆️及丘陵脊脈與山嶺綿延不絕,遠望他

總是嫵媚嫻靜..山,多有魅力,常使人思思念念,

山痴-芬芬也!😍  

      

⬆️水泥路結束,至1.9 K前轉為泥土路,

這一幕.. 石上樹,造化之美!

平凡的景不平凡的生命力 

       

⬆️至1.9 K全線越嶺最高點,腹地廣為休憩點,

有座「南竹高崙南峰/庫頂山」標高523M,曾文水庫水準點50號基石, 

       

⬆️有岔路往南竹高崙北峰及竹高崙山,

回程時走入草叢中尋找,找到北峰,

但草長路徑不明,暫時不建議前往 

   

⬆️續行緩下坡往東口,現時的下坡回程就是上坡, 

       

⬆️1.9 K至東口4.2 K皆為整建過的登山步道,路況多變化有趣.. 

一座適應地形的圓木橋,在約2.5 K鐵塔前是落葉泥石山徑,提醒標語不時會看到 

             

⬆️鐵塔前後的路徑,花紋止滑的木頭木棧道,約有800公尺皆是木棧道陡下,回程陡升,最為辛苦,喘..  

              

⬆️越過山谷的四座三角吊橋接續出現,以第一座最長

崇山翠谷中,紅藍色吊橋很顯眼,美了眼愉悅了心.. 唯美的設計💕 

 

⬆️在吊橋旁可遠眺曾文水庫管理站及青年活動中心

        ⬆️接近步程後段會經過一処高聳的泥岩大石壁,巍峨的岩壁,悪地的一種,與「月世界」同出一轍及  

 

  

⬆️走入濕滑竹林區,步道採土包袋施工法,沙土不易流失完整護坡結構 

   

⬆️步道上本留有一支懷舊「電信桿」,不再屹立不搖已躺平   

       ⬆️終點「東口」有水利署的東口工作站,位於曾文水庫內、烏山嶺水利古道大木樁及兩端入口都備有的愛心登山杖

走了這趟歷史古道,在健行健身的目的外也或許感受到當時修築這條引水隧道的艱辛過程;

而歷史上的現在,步行於古道上深刻體會出重現這條古道的用心,見證嘉南大圳的歷史偉大引水工程的一環。 

 

⬆️特別一提:在3.2 K処有發現裸露的引水水管,多數人未在此範圍內停留會沒注意到

————————————————————————

▶️注釋.1-每年夏天是龍眼成熟季節採取法「焙灶」

因生鮮龍眼不易保存,先民就用相傳古法烘龍眼乾,以達到長期保存的目的。龍眼乾的製程,由剪果一烘焙一蔭乾一慢火煙燻烘焙完成,因製程不同往往需要2~3天。每年焙季約7~8月走在步道旁,滿滿的龍眼香散溢

▶️注釋.2-「西口小瑞士」,

曾文水庫發電放水後,自曾文溪通過烏山嶺蜿蜒到西口,利用地形高落差垂直洩落,形成巨型天井漩渦奇景,是當年八田與一設計創造的特有水利設施。

#文末叮嚀:因海拔不高南部天氣偏熱4-5小時的路程水要帶夠,無水源取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芬芬的夢幻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