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型態改變,許多農業縣也拼經濟轉型發展觀光不遺餘力
如宜蘭員山鄉枕頭山休閒農業區,以在地農產結合自然農村田野風光
將舊有之軟埤改造成一生態池,命名「望龍埤」
時見水鴨嘻戲其間充滿靈性美,為蘭陽十八景之一;
員山鄉內城社區也在社區發展協會努力下
將原始農用的鐵牛車改裝成「鐵牛力阿卡」
載著遊客成列穿梭在田園小徑間
見證了社區的農業變遷史,也成了社區最佳代言人。
芬芬旅遊四處深有所感~
集結眾人之力,蛻變讓社區飛翔,在平凡中創造不平凡,真值得喝采!
舉例,社區轉型經濟發展的多姿多采做為主題引言,希望更能引發共鳴~
綠意盎然的犁寮園區 五元二角休憩綠廊
在平凡中創造不平凡的精彩,蛻變後的蝴蝶遨遊飛翔
位處雲林古坑鄉石壁風景區的犁寮園區,這隻蝴蝶亦不遑多讓
社區理事長帶領志工就地取材以眾多的竹材為基礎
融合蓊鬱翠綠的大自然環境優勢
從供人躱雨的3角亭開始,竹構設計了幾何圖形的4角、5角至9角的涼亭
外加「一圓型」的社區展示館,取其總數「5元2角」命名為五元二角休憩綠廊
再結合草嶺地區其他的風景區,活絡了當地觀光,促進地方經濟繁榮
所以謂其在平凡中諦造不平凡的精彩!
到達這處石壁風景區內的新興秘境「五元二角」
一路上的蜿蜒迂迴,見當地業者中巴穿梭其間
為發展當地觀光而努力
停好車,步行走這500公尺的竹林廊道
喻之是台版日本京都嵐山,一點也不為過
芬芬是覺得有過之而無不及
尤其這一大圈的竹籬芭fu更像
而此處覺得更勝一籌,在於竹枝葉比嵐山更加繁茂
「一節復一節 千枝攢萬葉」,竹有茂盛的葉相襯更顯竹林之美
賣瓜說瓜甜、月是故鄉圓?
一半吧!芬芬三年前去過京都嵐山,印象中的嵐山與此處相較下的感覺
「我自不開花 免撩蜂與蝶」~
文人愛「竹」氣節清高,不與花爭豔,不招蜂引蝶,以「竹」喻己之高雅情操
可芬芬我就愛撩「竹」,瀟灑竹枝、茂盛竹葉於斜陽下交映在遊人衣襟下
今日輕裝尋幽訪勝的芬芬,會更顯嬌俏^ _ ^
走入這竹林小徑裡,竹編構的創意隨處可見
舉凡涼亭、洗手台、厠所、竹棧道、竹造橋,在地竹林特色發揮的淋漓盡致
「五元二角」3 4 5 6 7 8 9角亭加總,外加「一圓形」社區展示館(尚在籌備中)共52角,創意無限,社區以地方產業發展融入遊憩功能
竹林秘境清幽靜謐,匠心童趣,巧妙的構思展現了返樸歸真!
園區內這條很醒目的木棧橋,因此處有保育類藍腹鷴,取名「石壁鷴橋」
嵐山有座渡月橋,石壁有座石壁鷴橋
橋現鳥無蹤,造訪這天無緣得見
倒是在曾經往谷關七雄探路時,在稍來步道上發現牠的蹤影,一身華麗妝扮又稱為「華雞」
曾看過一首詩詞形容「華雞」~
林翠柔茵掩芳蹤 寶藍燦羽面嬌紅
悠遊草徑姿儀雅 炫彩華雞展翼豐
淨塵題
美麗的鳥,很美的詩詞!
又是唯美的驚喜
綠廊往下走有一農池塘生態池,竹海風光、綠意無限
高聳翠竹挺拔,竹葉隨風搖曳,無論嚴寒或酷暑,他四季長青
造建此一如世外桃源的景觀,象徵著社區人們正直、積極向上、艱苦奮鬥的精神
蜿蜒的竹構橋,迂迴於綠林竹海中相輝映,竹香漫溢,安然靜謐
遠遠而望,竹海似大海波濤,日光照在竹浪上,似泛起碧海金波
笑逐顏開的遊人,會情不自禁唱起情歌
此場景,個人覺得很適合婚紗照美拍點
有想著:結婚週年照再移師於此拍攝~XD
深秋時節,在沿途蜿蜒的山路上
碧綠的芒草枝頭綻放著紅芒花,
有別於如白浪般的白芒花,紅暈了山頭
竹的故鄉一隅:竹海、竹籬、步道、涼亭
寫盡了五元兩角的故事
拍照走遊日:2019/11